最“有才”公益廣告 這是要普及古漢字嗎?
原來,公益廣告中的漢字采用了古老的文字寫法——篆書,14個字分別為“弌個城市弌個家,垃圾分類靠大家”,“弌”是“壹”的意思,為一則垃圾分類公益廣告。
對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有市民認為,如果公眾都不能識別廣告中的內容,這樣做廣告豈不是浪費資源。
廣告用篆書 讓人直撓頭
深圳市民李先生前幾天經過龍華新區龍觀路時,偶然抬頭,瞥見道路一側房屋上打出了一個巨幅公益廣告牌,上寫14個大字,大學畢業的李先生好歹也算個知識分子,但令他納悶的是,公益廣告牌上的14個大字,他卻認不全,大致為“×個城市×個家,××分××大家”,“如果不是廣告牌下方繪畫的4個垃圾桶圖形,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垃圾分類的公益廣告”。
回到家后,李先生猛上網查詢,但仍有一個字不能確認,于是四處向朋友請教,得知廣告中的文字是“篆書”。李先生說:“一個公益廣告用篆書,我也是醉了。”
問數十路人 無人認得全
23日中午,記者在龍華新區龍觀路和人民路交會處找到了李先生所說的公益廣告牌,懸掛在一棟三層高建筑的上方,面積約10平方米,14個別致的文字分為兩句話,廣告注明為“政府公益宣傳廣告”,落款為“龍華新區城市管理局宣”。
該路口為鬧市區,人流頗大。記者在街頭進行了隨機采訪。一位剛到深圳工作不久的大學生仔細看了許久,也認不出到底是什么字,只是模糊知道其中有“城市、大家”。羅先生自稱是上世紀80年代的高中生,但他也無法知道廣告中的文字內容。記者隨后在該路口及其路兩邊店面采訪了約30位市民,無人知道廣告牌中的文字為何意。
當天下午,記者將該廣告牌中的文字向一家打著國學館招牌的樂器店老板求教,一位中年男子看過后,認為應該是“*個城市*個家,垃圾分類靠大家”,但第一個字卻認不出來。另一名龍華新區高中語文老師同樣表示,不認識第一個字。
“弌”是“壹” 不覺“二”嗎
最后,記者終于找到了行家。東莞理工學院研究古漢語的陳躍老師告訴記者,廣告牌中的文字是篆書“弌個城市弌個家,垃圾分類靠大家”,“弌”是“壹”的意思,但“弌”作為“壹”的異體字已被廢止不用了,古書中也只是記賬才用,所以實際上廣告中這個字可以說是寫錯了。
記者隨后聯系該公益廣告的發布方——龍華新區城市管理局,希望采訪對方該廣告的設計初衷和理念等,但截至記者發稿時,經過8個小時的等待,對方只是表示要去現場核實,除此未給出其他回應。
從這件事我們開業得出一個結論,公益廣告需要簡單易懂,貼近生活,切莫一味追求“高大上”。更多戶外廣告價格請繼續關注鴻博廣告網。